返回 99健康网

白内障的成因与中西医治疗思路

2025-09-17
白内障是晶状体混浊导致的眼部疾病,患者常出现视力渐进性下降、视物模糊、畏光等症状,严重时可致盲。了解其成因并采取科学治疗,是保护视力的关键。

一、白内障的常见成因

从医学角度来看,白内障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,其中年龄增长是最主要的诱因,临床中约 90% 的患者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。随着年龄增加,晶状体代谢功能逐渐衰退,蛋白质发生变性、混浊,就像透明的玻璃逐渐变得浑浊,进而影响光线进入眼内。一般来说,5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,70 岁后发病率可达 80% 以上。
紫外线照射也是重要诱因之一。长期暴露在阳光下,尤其是紫外线强烈的高原、沙漠地区居民,晶状体长期受紫外线刺激,会加速蛋白质变性,增加白内障发病风险。研究表明,长期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的人群,白内障发病年龄会比普通人群提前 5-10 年。
此外,代谢异常会影响晶状体的营养供应,导致晶状体混浊速度加快,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 2-3 倍,且发病年龄更早;眼部外伤可能直接损伤晶状体,引发外伤性白内障;遗传因素也不可忽视,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,青少年时期就可能发病,称为先天性白内障;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、氯丙嗪等药物,或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,也可能诱发药物性、放射性白内障。

二、白内障的中西医治疗方法

(一)西医治疗:以手术为主,药物辅助
西医认为,目前尚无药物能逆转晶状体混浊,手术治疗是白内障的主要根治手段。常用的手术方式为 “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”,该手术通过微小切口,利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吸出,再植入人工晶状体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的特点,术后 1-2 天即可出院,多数患者术后视力可恢复至 0.8 以上。
对于症状较轻、暂不适合手术的患者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辅助药物,如谷胱甘肽滴眼液、吡诺克辛滴眼液等,这些药物能延缓晶状体混浊进展,但无法彻底治愈白内障,需定期复查视力,监测病情变化,一旦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,应及时手术。
(二)中医治疗:辨证调理,辅助改善
中医将白内障称为 “圆翳内障”,认为其病机与肝肾亏虚、气血不足、脾虚湿盛等相关,治疗以 “滋补肝肾、益气养血、健脾祛湿” 为原则,通过中药、针灸等方式辅助调理,延缓病情进展,改善眼部不适症状。
中药调理需根据辨证结果用药:若为肝肾亏虚型,患者常伴腰膝酸软、头晕耳鸣,可用 “杞菊地黄丸” 加减,枸杞、菊花清肝明目,熟地、山茱萸滋补肝肾;若为气血不足型,患者伴面色苍白、乏力心悸,可用 “八珍汤” 加减,党参、黄芪益气,当归、白芍养血,改善眼部营养供应;若为脾虚湿盛型,患者伴腹胀便溏、肢体困重,可用 “参苓白术散” 加减,茯苓、白术健脾祛湿,陈皮、薏苡仁理气化痰,减少晶状体混浊诱因。

三、白内障的日常预防建议

预防白内障需从生活细节入手:外出时做好防晒,佩戴防紫外线墨镜,减少紫外线对晶状体的损伤;控制血糖、血压,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糖,避免血糖波动过大;避免眼部外伤,从事户外、机械作业时佩戴防护眼镜;均衡饮食,多吃富含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、叶黄素的食物,延缓晶状体老化;避免长期滥用药物,如需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,需严格遵医嘱;定期进行眼部检查,尤其是 50 岁以上人群,每年检查 1 次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总之,白内障虽会影响视力,但通过及时手术治疗,多数患者可恢复良好视力,结合中医调理与日常预防,能更好地保护眼部健康,降低白内障对生活的影响。

最新文章

守护新生:男性在分娩与产后的坚实力量

男科

 

阅读16068

孕期护航:男性在生育旅程中的温暖担当

男科

 

阅读16593

试管婴儿的社会思考:技术、伦理与认知的平衡

妇科

 

阅读19541

试管婴儿背后的生命故事:爱与坚持的漫长旅程

不孕

 

阅读15213

试管婴儿技术:打开生命之门的科学钥匙

不孕

 

阅读12920

冀ICP备20240911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