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99健康网

正确认识血栓,别让健康被 “栓” 住!

2025-08-01
         在许多人的认知里,血栓仿佛是突然降临的 “不速之客”,让人毫无防备。但实际上,血栓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存在一定的前置条件。其形成的关键起点是血管内皮细胞受损,在此基础上,当血液粘稠度上升、流速逐渐放缓时,血管中原本维持平衡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就会被打破,抗凝功能被削弱,血液中的一些成分便会慢慢凝聚,最终形成固体血块,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血栓。
        千万不能小看血栓的危害,一旦它脱离原来的位置并堵塞血管,就会严重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部分器官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功能障碍。而血栓最常 “光顾” 并造成堵塞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处:
        脑部是血栓容易作祟的部位之一,这里的血栓多属于动脉血栓,尤其常见于房颤患者。有数据显示,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的风险是正常人的 5-17 倍,这是因为血栓脱落后会随血液流动,一旦堵塞脑血管,就会引发急性脑栓塞,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威胁。
         心脏部位的血栓常发生在冠状动脉。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,随着血流速度放缓,血液中的红细胞、血小板等物质会不断沉积在血管内壁上,使得血管通道逐渐狭窄。当血块脱落并堵塞血管时,就会引发心肌梗塞,这一疾病来势汹汹,若不能及时救治,后果不堪设想。
        下肢的血栓通常是静脉堵塞造成的。由于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速度相对较慢,血液在积聚过程中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下肢的下腔静脉可以直达肺动脉,一旦这里的血栓脱落并造成堵塞,就会大大增加肺栓塞的风险,同样会给患者带来致命危险。
        血栓的形成也有其 “偏好”,以下 7 类人群需要格外警惕:
高龄人群(≥60 岁)由于心肺功能逐渐衰退,血液循环速度也会随之放缓,因此尤其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问题。
        怀孕及坐月子期间的女性也是血栓的高发人群。孕妇腹压较大,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;而坐月子的哺乳期妇女往往卧床时间较长,同样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流速减慢,增加血液瘀滞栓塞的风险。
         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,其血液粘稠度相对更高,在血液流速放缓的情况下,更容易出现凝血异常,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。
         经历过手术创伤以及骨折的人,创伤会导致血管受损,在血液循环过程中,血小板容易大量聚集在血管损伤处,进而增加血管狭窄堵塞的风险。
         有血栓病史的人再次复发血栓的可能性更大,特别是曾经出现过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人群,更要时刻关注自身状况,做好预防工作。
          长时间久坐久站的人也难逃血栓的 “青睐”。长时间久坐会因运动量不足导致下肢静脉曲张,增加静脉血栓风险;而长时间站立会使小腿肌肉一直处于收缩状态,影响血液正常回流,同样会提高血栓形成的几率。
         服用雌激素的人群也需提高警惕。雌激素会促使血液中血小板聚集,同时让血小板黏附更多胶原蛋白等物质,再加上被激活的高纤维蛋白原、凝血因子等,都会使血栓形成的几率大幅增加。
         了解了血栓的形成原因、易堵塞部位以及偏好人群后,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工作。比如,高龄人群要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,促进血液循环;孕妇和坐月子的女性要注意适当活动下肢;久坐久站的人要定时起身活动等。只有正确认识血栓,积极做好预防,才能不让健康被血栓 “栓” 住。

最新文章

血栓偏爱这 4 类食物,嘴馋可能埋下健康隐患

中医

 

阅读15901

警惕!血管有血栓,睡觉时可能出现这些症状

中医

 

阅读17486

正确认识血栓,别让健康被 “栓” 住!

皮肤

 

阅读14946

凌晨 3-4 点醒来?警惕身体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

中医

 

阅读18452

一动就出汗 VS 不爱出汗的人,谁更虚?

皮肤

 

阅读14184

冀ICP备20240911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