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99健康网

结直肠癌 —— 从 “息肉” 到 “癌症” 的漫长之路,筛查能阻断进程

2025-09-05
在我国,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,且近年来呈现 “年轻化” 趋势。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结直肠癌并非突然发生,而是从 “结直肠息肉” 逐渐发展而来,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5-10 年。这意味着,只要做好早期筛查,及时发现并切除息肉,就能有效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。
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,大多数息肉是良性的,但部分类型的息肉(如腺瘤性息肉)具有 “癌变潜力”。从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早期癌,再到进展期癌,通常需要 5-10 年的时间,这一阶段被称为 “癌前病变期”。在癌前病变期,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,一旦出现便血、腹痛、排便习惯改变(如腹泻、便秘交替出现)、体重下降等症状,病情多已进入中晚期,治疗难度和预后效果都会大打折扣。
结直肠癌的发病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,长期高脂、低纤维饮食(如爱吃油炸食品、少吃蔬菜水果)、久坐不动、吸烟饮酒、肥胖等因素,都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。此外,遗传因素也不容忽视,若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,本人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 2-3 倍,尤其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(FAP)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(Lynch 综合征),属于典型的遗传性结直肠癌,需要重点筛查。
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 “结肠镜检查” 和 “粪便潜血试验”。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 “金标准”,它不仅能直接观察结直肠黏膜的情况,发现息肉或肿瘤,还能在检查过程中直接切除息肉、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,实现 “检查 + 治疗” 一体化。对于一般风险人群,建议从 45 岁开始,每 10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;对于高危人群(如直系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、有腺瘤性息肉病史、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),建议从 40 岁开始,每 5 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。粪便潜血试验则是一种无创筛查方法,通过检测粪便中是否有微量血液,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病变,适合作为大规模人群的初筛手段,若结果阳性,需进一步做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。
除了定期筛查,预防结直肠癌还需要从生活习惯入手。首先,调整饮食结构,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(如多吃全谷物、蔬菜、水果),减少高脂、高糖、加工肉类(如香肠、培根)的摄入;其次,保持规律运动,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、游泳),避免久坐;再次,戒烟限酒,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;最后,若出现便血、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,即使不在筛查年龄段,也应及时就医检查,排除结直肠癌的可能。
结直肠癌是一种 “可防、可筛、可治” 的癌症,关键在于 “早发现、早干预”。只要重视筛查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就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,甚至避免癌症的发生。别让 “拖延” 成为健康的隐患,定期筛查,才能为肠道健康保驾护航。

最新文章

守护新生:男性在分娩与产后的坚实力量

男科

 

阅读11092

孕期护航:男性在生育旅程中的温暖担当

男科

 

阅读13788

试管婴儿的社会思考:技术、伦理与认知的平衡

妇科

 

阅读17991

试管婴儿背后的生命故事:爱与坚持的漫长旅程

不孕

 

阅读10419

试管婴儿技术:打开生命之门的科学钥匙

不孕

 

阅读14352

冀ICP备20240911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