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“肿瘤”,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“绝症”,产生恐惧心理。事实上,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肿瘤已不再是“不治之症”,早期发现、规范治疗,多数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能显著提高。科学认识肿瘤,打破认知误区,是守护健康的重要前提。
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,良性肿瘤生长缓慢,不会转移,对身体危害较小,如乳腺纤维瘤、子宫肌瘤等,多数通过手术即可治愈;恶性肿瘤(即癌症)则具有生长迅速、易转移的特点,若不及时治疗,会严重威胁生命。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肺癌、胃癌、乳腺癌、结肠癌等,其发病与遗传、环境、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。长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诱因,饮食不规律、幽门螺杆菌感染易引发胃癌,肥胖、缺乏运动则会增加乳腺癌、结肠癌的发病风险。
早期发现是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关键。多数肿瘤早期会出现一些异常信号,如身体出现不明原因的肿块、疼痛、出血,持续发热、体重快速下降等,一旦出现这些症状,需及时就医检查。此外,定期防癌筛查也很重要,不同人群需根据年龄、性别、家族病史选择合适的筛查项目,如 40 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肺癌低剂量 CT 筛查,女性建议定期进行乳腺超声、宫颈癌筛查,男性则需关注前列腺癌筛查。
肿瘤治疗已进入 “多学科综合治疗” 时代,不再是单一的手术治疗。目前,肿瘤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等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、分期、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手术可切除肿瘤病灶,是早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;化疗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,适用于肿瘤转移或无法手术的患者;放疗则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,常用于局部肿瘤治疗;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治疗方法,靶向治疗针对癌细胞特有的基因突变进行精准打击,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,副作用相对较小,为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
预防肿瘤比治疗更为重要,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肿瘤的核心。首先,要戒烟限酒,避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身体的损害;其次,保持均衡饮食,多吃新鲜蔬果、全谷物,减少加工肉类、腌制食品的摄入;适度运动也不可或缺,每周进行 150 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,可增强体质,降低肿瘤发病风险;此外,避免过度暴晒、减少接触化学致癌物,保持良好心态,也能有效预防肿瘤。
面对肿瘤,恐惧和逃避解决不了问题,科学认知、积极应对才是正确选择。相信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肿瘤的治愈率会不断提高,未来,肿瘤将成为一种可防、可治、可控的慢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