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才上小学三年级,孩子就已经戴上 300 度的眼镜了,以后度数还会涨多少?” 在眼科门诊,这样的担忧时常从家长口中说出。如今,青少年近视率逐年攀升,近视低龄化、度数加深快已成为普遍问题,不仅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与学习,更可能对未来职业选择造成限制。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控,刻不容缓。


青少年近视的成因并非单一,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,孩子近视的概率会显著高于普通家庭;但近年来近视率的快速上升,更多源于不良的用眼环境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是主要诱因 —— 孩子每天对着手机、平板等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 2 小时,写作业时坐姿不端正、眼睛与书本距离过近,加上缺乏充足的户外活动,使得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睫状肌持续收缩无法放松,久而久之便导致晶状体曲度变大,形成近视。此外,教室光线过暗或过亮、纸质书本印刷不清等环境因素,也会加重眼睛负担,加速近视发展。


针对青少年近视,“预防大于治疗” 是核心原则。家长和学校需共同发力,为孩子打造科学的用眼环境。首先,要严格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,规定每天累计使用不超过 1 小时,且每使用 30 分钟需休息 5-10 分钟,通过远眺窗外绿植让眼睛放松;其次,培养孩子正确的用眼习惯,写字时保持 “眼离书本一尺、胸离书桌一拳、手离笔尖一寸” 的姿势,避免在昏暗环境下看书或写作业。最重要的是,保证每天至少 2 小时的户外活动,研究表明,充足的自然光照能促进视网膜释放多巴胺,有效抑制眼轴增长,降低近视发生风险。


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,及时干预可避免度数快速加深。家长应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,通过散瞳验光明确真实近视度数,选择合适的矫正方式 —— 框架眼镜是最安全的选择,而角膜塑形镜(OK 镜)则适合近视进展较快的孩子,夜间佩戴可暂时改变角膜形态,白天无需戴镜即可拥有清晰视力,同时能延缓近视加深速度。此外,定期复查至关重要,建议每 3-6 个月检查一次视力和眼轴长度,根据度数变化及时调整矫正方案。
青少年时期是视力发育的关键阶段,做好近视防控不仅关乎孩子当下的视力健康,更影响其长远发展。家长、学校与社会需形成合力,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,让 “小眼镜” 不再成为困住孩子未来的枷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