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8 岁的互联网运营林琳最近总感觉眼睛不舒服:盯着电脑工作不到 1 小时,就会出现干涩、刺痛感,偶尔还会有异物感,忍不住想揉眼睛,晚上看手机时甚至会模糊流泪。起初她以为是用眼过度,滴了眼药水后症状暂时缓解,可没过几天又反复出现。到医院眼科检查后,她被确诊为轻度干眼症。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数据显示,我国干眼症发病率已达 21%-30%,其中 20-40 岁的年轻群体占比超过 60%,屏幕成为伤害眼睛的 “隐形杀手”。


这些不适,可能是干眼症在 “敲门”。干眼症并非简单的 “眼睛干”,而是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,导致眼表润滑不足引发的眼部疾病。除了林琳出现的眼干、刺痛、异物感,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睛发红、畏光、视物模糊、眼皮沉重等症状,部分人会在空调房、大风天气或长时间看屏幕后症状加重,甚至出现短暂视力下降。专家提醒,若这些症状每周出现超过 3 次,且持续 1 个月以上,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泪液分泌测试、泪膜破裂时间等检查,避免因忽视导致眼表损伤,甚至引发角膜炎、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。


四类人群,最易被干眼症 “缠上”。从临床病例来看,干眼症的高发人群呈现明显的现代生活特征。首先是 “屏幕族”,包括上班族、学生、游戏爱好者等,这类人群平均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 8 小时,眨眼次数会从正常的每分钟 15-20 次减少到 5-8 次,导致泪液蒸发速度加快,数据显示 “屏幕族” 干眼症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 4 倍;其次是长期处于空调房或干燥环境的人,空调会降低空气湿度,加速泪液蒸发,湿度低于 40% 时,干眼症发病风险会增加 60%;此外,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,尤其是每天佩戴超过 8 小时的人,镜片会吸收眼表水分,破坏泪膜稳定性,增加患病几率;还有更年期女性,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,泪腺分泌功能减弱,干眼症发病率是男性的 2-3 倍。


科学护眼,远离干眼症困扰。预防和改善干眼症,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用眼习惯和生活方式。日常用眼时,建议遵循 “20-20-20” 法则,即每使用电子屏幕 20 分钟,远眺 20 英尺(约 6 米)以外的景物 20 秒,让眼睛得到休息;调整屏幕设置,屏幕亮度与环境光线保持一致,屏幕顶端略低于或平齐于视线,减少眼睛疲劳;使用空调时,在室内放置加湿器,将空气湿度维持在 40%-60%,避免泪液过快蒸发;佩戴隐形眼镜的人群,每天佩戴时间不超过 6 小时,选择透氧性好的镜片,定期更换镜片和护理液;饮食上多吃富含维生素 A、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菠菜、深海鱼等,维生素 A 能保护眼表黏膜,Omega-3 脂肪酸可促进泪液分泌;若眼干症状明显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,缓解眼部不适。
对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,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,如睑板腺按摩、强脉冲光治疗、泪小点栓塞术等,改善泪液分泌和泪膜稳定性。记住,眼睛是 “心灵的窗户”,重视眼部不适,科学养护,才能让 “窗户” 永远明亮清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