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眼睛干涩、频繁眨眼、看屏幕久了刺痛流泪”,这些看似普通的眼部不适,正逐渐成为困扰现代人的 “视觉亚健康” 难题。据《中国干眼临床诊疗指南(2023 年)》数据显示,我国干眼症患病率已达 21%-30%,相当于每 5 人中就有 1 人受其影响,其中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年轻人、老年人及佩戴隐形眼镜人群尤为高发。干眼症并非单纯的 “眼睛缺水”,而是泪液分泌异常或泪膜稳定性下降引发的慢性眼表疾病,若长期忽视,可能导致角膜损伤,甚至影响视力。


干眼症的诱因与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。长期盯着电子屏幕是首要因素,当我们专注使用手机、电脑时,眨眼次数会从正常的每分钟 15-20 次骤减至 5-8 次,导致泪液蒸发速度加快,泪膜破裂时间缩短。空调环境下的低湿度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(尤其是硅水凝胶材质)对眼表的摩擦刺激,以及长期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,都会破坏泪膜的完整性。此外,年龄增长导致的泪腺功能衰退(40 岁以上人群泪液分泌量减少 50%)、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、睑板腺功能障碍,以及激光近视手术后的短期眼表损伤,都是诱发干眼症的重要原因。


根据症状严重程度,干眼症可分为轻度、中度和重度三级。轻度患者仅在长时间用眼后出现干涩、异物感,休息后可缓解;中度患者会频繁出现眼疲劳、刺痛、畏光,对视力造成短暂影响;重度患者则会出现持续性眼痛、角膜上皮缺损,甚至引发角膜溃疡,严重威胁视功能。自我判断干眼症可通过 “泪液分泌测试” 简单初步筛查:闭眼 5 分钟后睁开,观察眼泪在眼白处的覆盖范围,若 10 秒内泪液就明显减少,大概率存在干眼风险。
科学应对干眼症需从 “补水 + 修复” 双管齐下。首先要调整用眼习惯,遵循 “20-20-20” 法则,即每使用电子设备 20 分钟,远眺 20 英尺(约 6 米)外的物体 20 秒,同时有意识地多眨眼,保持泪膜稳定。环境改善也很关键,在空调房放置加湿器,将湿度控制在 40%-60%,避免空调风直吹眼睛;佩戴隐形眼镜者需减少佩戴时长,选择日抛型镜片,避免夜间佩戴。


治疗方面,轻度干眼症可选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(如玻璃酸钠滴眼液),缓解干涩症状;中度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眼药水(如环孢素滴眼液),改善眼表炎症;重度患者则需通过睑板腺按摩、强脉冲光治疗等方式,修复睑板腺功能,促进泪液分泌。此外,日常饮食中补充富含 Omega-3 脂肪酸的食物(如深海鱼、亚麻籽),有助于改善泪液质量,减少泪液蒸发。
需警惕的是,很多人将干眼症误认为 “眼疲劳”,自行使用含血管收缩剂的眼药水(如萘甲唑啉),长期使用反而会导致药物性角膜炎,加重干眼症状。若出现持续性眼痛、视力下降,应及时到眼科进行泪液分泌试验、泪膜破裂时间检测等专业检查,明确诊断后对症治疗。保护眼睛健康,从重视每一次 “干涩” 开始,科学护理才能让 “心灵的窗户” 持久明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