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 99健康网

常见眼科疾病:诱因、症状与科学防治

2025-11-11
眼睛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,然而在现代生活中,不良用眼习惯、环境刺激、年龄增长等因素,正不断威胁着眼部健康。从青少年高发的近视,到成年人常见的干眼症,再到老年人易患的白内障,不同类型的眼科疾病不仅影响视力,还可能降低生活质量。了解这些疾病的诱因、症状及防治方法,是守护眼部健康的关键。
近视是目前青少年群体中最普遍的眼科疾病,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超过 50%,且呈现低龄化、重度化趋势。近视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:父母双方均近视的孩子,近视概率显著高于普通儿童;而长时间近距离用眼(如看书、使用电子产品)、缺乏户外活动(每天低于 2 小时)、不良照明环境(过亮或过暗)等,更是诱发近视的主要后天因素。近视初期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、眯眼、歪头看物,若不及时干预,度数会逐渐加深,甚至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(超过 600 度),增加视网膜脱离、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。预防近视需从儿童期抓起,家长应控制孩子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(小学生不超过 1 小时),督促其保持正确读写姿势(眼距书本 33 厘米以上),保证充足户外活动;已近视的青少年需定期到正规医院验光,佩戴合适的眼镜或角膜塑形镜,避免盲目使用 “近视治疗” 偏方。
干眼症是成年人,尤其是办公族的 “高发眼病”,在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的人群中发病率超过 30%。其核心诱因是泪液分泌不足或泪液蒸发过快:长时间盯着屏幕时,人眨眼次数会从正常的每分钟 15-20 次降至 5-8 次,导致泪膜破裂,眼球表面失去润滑;空调环境、空气污染、长期佩戴隐形眼镜、年龄增长(老年人泪腺功能衰退)等,也会加重干眼症状。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、异物感、烧灼感,部分人还会出现视物模糊、畏光、眼疲劳等情况,严重时可能损伤角膜。防治干眼症需从改善用眼习惯入手,每使用电子设备 40 分钟应休息 5-10 分钟,有意识地多眨眼;室内可放置加湿器,保持湿度在 40%-60%;长期佩戴隐形眼镜者需减少佩戴时长,选择透氧性好的镜片;症状明显时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工泪液缓解,避免自行使用含防腐剂的眼药水。
白内障则是老年人常见的致盲性眼科疾病,我国 60 岁以上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 80%,70 岁以上人群可达 90%。白内障的本质是晶状体老化、混浊,导致光线无法正常投射到视网膜上。年龄增长是最主要的诱因,此外,长期紫外线照射(如户外活动不戴墨镜)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吸烟、酗酒等,也会加速晶状体混浊。白内障早期症状不明显,仅表现为轻度视力下降、视物模糊、对光线敏感;随着病情发展,视力会逐渐减退,最终可能导致失明。目前尚无药物能逆转白内障,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,其中 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” 是主流术式,具有创伤小、恢复快、效果好的特点。老年人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(每年 1 次),若白内障影响正常生活,应及时手术,切勿因 “害怕手术” 延误治疗,导致病情加重。
除上述三种疾病外,青光眼、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也需警惕。守护眼部健康,需建立 “预防优先、及时就医” 的理念:日常注意用眼卫生,避免过度用眼;外出时做好防晒,佩戴防紫外线墨镜;定期进行眼部检查,尤其是儿童、老年人、糖尿病患者等高危人群;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、眼睛疼痛、视野缺损等异常症状,应立即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,避免因拖延治疗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。只有科学对待眼部健康,才能让我们长久拥有清晰的 “视” 界。

最新文章

干眼症:被忽视的 “眼疲劳”,正在悄悄损伤你的视力

眼科

 

阅读18830

医美术后护理指南:避开误区才能效果翻倍 !

皮肤

 

阅读14147

肌肤屏障修复:破解敏感、干燥的底层逻辑

皮肤

 

阅读13001

关注生活方式:远离不孕不育的隐形威胁

不孕

 

阅读15756

辅助生殖技术:不孕家庭的希望之光

不孕

 

阅读19707

冀ICP备202409111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