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李和妻子两口子都是打工人,为了攒钱,两人也是尽量在生活各个方面能省就省。殊不知这个举动会给他接下来的生活带来多大的麻烦。
事情还要从上个星期说起,他经常感到上腹和肩膀隐隐作痛,原本还以为是姿势不良或者休息不好导致的,结果上周体检的时候直接拍到他的肝脏中有个4厘米大的肿瘤,医生判断是肝癌。
要说他平时也没啥不良嗜好,还经常出去跑步锻炼,相比于同龄人他觉得自己算是健康的,怎么会患癌呢?
医生盯着老李肝功能指标里飙到500的甲胎蛋白值,突然问:“家里吃霉变食物吗?”
在了解了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后,医生建议让老李妻子也最好做个检查,结果B超单也显出2cm的阴影!
医生对此连连摇头:“省钱省出大问题!”并直言问题就出在每天一瓶的牛奶上。
夫妻俩也很疑惑,怎么牛奶还能跟癌症扯上关系?
一、惊人研究,牛奶又陷入“致癌论”
说起来你可能不信,过去还真有过牛奶致癌的研究,这是怎么回事?
这篇发布在权威期刊《BMC Medicine》的研究,团队都是来自北京大学、中国医学科学院、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,为了找出乳制品摄入量与患癌风险的关系,对51万+成年居民进行长达11年的随访调查,并按乳制品消费频率进行分组。
经过统计到的数据进行分析,发现经常吃乳制品的人,每天多摄入50克就会增加12%的肝癌和17%的乳腺癌风险,但没有发现和其他癌症的联系。
虽然研究结果引发了不小的讨论,但大家先别慌,也不用着急把家里的牛奶扔掉。
首先做出这个结论的笔者也没有当真,认为把争论留给科学家去讨论就好,日常该吃吃该喝喝,而且牛奶致癌的说法目前研究也是众说纷纭,但在膳食指南中依然把牛奶作为优质食品推荐,而且食物营养类研究,往往“正”“反”说法都有,至于牛奶还能不能吃,建议还是跟着膳食指南走。
从研究类型上,该研究还是属于观察性研究,尽管数量庞大,发现了乳制品与癌症风险的相关性,而且还处于探究阶段,没有证据表明其中的因果关系。
“牛奶致癌”的说法也不是很严谨。对于还处于探究阶段的研究发现,不能作为现实饮食最终选择依据。
二、夫妻俩患癌,背后原因究竟在哪?
回到文章开头的案例,老李夫妻俩为了省钱,像牛奶这些营养品,每次都是选临期品,为的就是半价优惠。而且一次就买好几箱,想着牛奶已经杀过菌了,就算过期了,只要加热煮沸,高温过滤一下应该也没啥问题。也因此老两口省了十年牛奶钱。
其实牛奶作为营养品,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,但错就错在人们饮用牛奶的常见错误,才是伤身的关键,这两种常见误区你有没有?
1、牛奶过度加热
牛奶正常加热是没问题的,但有些人喜欢把奶放锅里大火煮沸,虽然得到了一杯高温加热的牛奶,但实际上牛奶中的活性因子都因加热全部流失了,尤其是巴氏灭菌乳,盲目加热,里面的活性因子损失的更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