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0多岁老人足浴店按摩后去世,医生真相了,原因就在腿上!
事发之前,冯大爷就总感觉小腿肿胀,走路不得劲,一开始以为是走路走多了,自己在家按揉了几天还是没好,不仅肿胀还伴随酸痛感,刚好小区对面开了家足浴店,就想去按摩缓解一下肌肉酸胀,结果老人按着按着就出现呼吸困难,大汗淋漓,还一个劲捂着胸口,店员赶紧呼叫了120。
老人被送到医院后,医生针对其下肢肿痛和发病表现,高度怀疑是肺栓塞引起的急性症状,经肺动脉CTA检查提示,老人双侧肺动脉主干有大量血栓形成,下肢多普勒提示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,最终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,受按摩外力挤压,导致血栓意外脱落,引发了大面积肺栓塞,最终老人还是抢救无效死亡。
一、正确认识血栓,别让健康被“栓”住!
很多人以为血栓就是突然出现的,不知道哪天血管就会被堵住了。其实血栓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前置条件,首先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基础上,随着血液粘稠度上升,流速放缓,血管中的凝血和抗凝系统平衡被打破,抗凝功能被削弱,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就会慢慢凝聚形成固体血块,也就是血栓。
别小看血栓,它一旦脱离堵塞血管,就会影响血液循环,导致部分器官缺血缺氧,而血栓最常堵住的地方通常集中在这三处:
脑部——属于动脉血栓,常见于房颤患者,脑梗塞风险是正常人的5-17倍,血栓脱落后堵塞脑血管引起的急性脑栓塞。
心脏——常发生于冠状动脉,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,随着血流放缓,血液中的红细胞、血小板等物质不断沉积在血管内壁上,血管通道逐渐狭窄,当血块脱落堵塞血管,就会引发心肌梗塞。
下肢——通常是静脉堵塞,静脉血液循环速度放缓,血液积聚过程中也会增加血栓风险,而下腔静脉又可以直达肺动脉,一旦血栓堵塞就会增加肺栓塞风险。
而血栓也有偏好人群,尤其是以下7类群体:
• 高龄(≥60岁):随着心肺功能衰退,血液循环速度也会放缓,尤其容易出现静脉血栓问题;
• 怀孕及坐月子时:孕妇的腹压较大,坐月子的哺乳期妇女卧床时间长,这些情况都会影响下肢静脉血液流速,增加血液瘀滞栓塞风险。
• 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:癌症患者血液粘稠度更高,血液流速放缓条件下更容易出现凝血异常。
• 手术创伤以及骨折:创伤也会带来一定的血管受损,而血液循环过程中,血小板容易大量聚集在血管损伤处,增加血管狭窄堵塞风险。
• 有血栓病史者:曾经出现过血栓的人再次复发可能性更大,尤其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曾发病人群。
• 长时间久坐久站:长时间久坐运动量不足,容易下肢静脉曲张,增加静脉血栓风险,而长时间站立又会保持小腿肌肉收缩状态,血液无法正常回流,也会增加血栓风险。
• 服用雌激素者:雌激素会增加血液中血小板聚集同时黏附更多胶原蛋白等物质,伴随激活的高纤维蛋白原、凝血因子,血栓形成的几率也会增加。
二、血管中有血栓时,睡觉或有症状
血栓又被誉为“沉默杀手”,别等堵塞血管才后悔莫及,血栓出现的信号睡觉时已经提示,以下4个不适需重视。
1、单侧肢体麻木
脑部出现血栓时,由于局部缺血可能会影响部分神经传导功能,导致单侧肢体可能会出现麻木、无力感,随着病情加重,这种感觉也会越来越严重。
2、胸闷、呼吸困难
肺动脉出现血栓后,氧气进入血液受阻,肺部进行气体交换时,可能会受影响,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障碍、胸闷等情况,严重可能出现肺栓塞。